3月27日,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盛大启幕。会议期间,十大科技成果重磅揭晓,来自开源领域的 “芯” 力量 —— 第三代 “香山”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成功入选榜单,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
当下,RISC-V正驱动着处理器芯片技术与产业迈向新的变革。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联合开发的第三代 “香山” 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开创国际先河。它首次以开源模式,借助敏捷开发方法联合打造,性能水平已跃居全球第一梯队。在国际开源社区中,“香山” 成为性能最强、活跃度最高的 RISC-V 处理器核,为先进计算生态提供了开源共享的关键共性底座技术,不仅是中国科技界的荣耀,更成为推动全球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的创始理事单位,同时也是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理事单位,中科创达向参与 “香山” 处理器核研发的所有团队与科研人员表达热烈祝贺。中科创达长期深耕操作系统领域,始终站在推动开源芯片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凭借在操作系统研发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中科创达深度融入RISC-V生态建设。一方面,全力开发适配RISC-V架构的操作系统,着力提升系统兼容性与稳定性,为 “香山” 处理器核及其他RISC-V芯片筑牢软件根基;另一方面,积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力推动基于RISC-V架构的应用开发,拓展RISC-V生态的应用版图,促使 RISC-V技术在更多领域落地生根,助力RISC-V生态蓬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创达在芯片相关技术研发方面成果丰硕,拥有与顶尖芯片公司联合实验室的一线研发经验,主导了15+款软件产品升级,覆盖Android、Ubuntu、内核层及Yocto平台,成功交付500+项功能模块与产品需求,并设计、迭代和执行了10000+测试用例,确保软件基线质量得到严格验证。在RISC-V芯片开发实践中,中科创达已顺利完成博流BL602、微核芯GKG01、全志科技D1哪吒等RISC-V芯片平台的操作系统的定制开发和优化,积累了宝贵的技术迁移经验。中科创达通过复用80%的ARM验证方法论,并重构20%的底层适配逻辑,实现了高效的技术迁移,大幅缩短30%的开发周期,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
RISC-V的诞生,打开了芯片设计的“黑箱”,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的浪潮中。中科创达作为前沿科技的探索者,将秉持开放合作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从操作系统适配到应用场景拓展,全链路推动RISC-V生态的快速成长,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重要驱动力。